图片
知识点链接: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比喻的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②浅显易懂。③表达感情。比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例句: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例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例句: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2、比拟比拟的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比拟的作用:①色彩鲜明,增添特有的情味。②描绘形象,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③表意丰富,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比拟的分类拟人拟物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例句: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3: 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3、借代借代的概念:是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借代的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借代的分类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具体代抽象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借部分代替全体结果代原因事物的名称代本体形象代本体例句:1: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例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例句: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例句:1:樯橹灰飞烟灭。2: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例句:1:好吧,我们多勒勒裤腰带吧。2: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例句:1:我买了一台“康佳”。2:他一天一包中华。例句: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例1: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4、夸张夸张的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作用: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1、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夸张的分类夸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例句: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例句: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5、对偶对偶的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的结构:①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典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2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偶的作用: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对偶的分类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6、排比排比的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第三,排比的各项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排比的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排比的分类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用几个完整的单句形成排比。用几个有关联的语段形成排比段例句: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例句: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例句: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排比与对偶的区别:①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②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③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7、反问反问的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反问的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反问的分类8、设问设问的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作用: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设问和反问得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9、反复反复的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反复的作用: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反复的分类接连反复间隔反复例句:1: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例句: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补充:除以上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还有双关、类别、镶嵌、顶真、回环、通感。双关的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的分类谐音双关语意双关例句: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例句: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镶嵌的概念: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郑重些,有时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镶在一个词里。一般以镶加虚词和数词最为常见。例:……便自己开了门,轻手蹑脚地上楼到妻子房里顶真的概念: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例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例2:小调皮,做习题。习题难,画小雁;小雁飞,例3:画乌龟;乌龟爬,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吓一跳。...回环的概念: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例1: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例2: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例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搏,博者不知。——老子通感的概念: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又称“移觉”。通感的修辞效果: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温馨提示:通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方法,它总是“依附”于另一种修辞格而存在。例句:1、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依附于比喻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依附于比喻视觉移植为听觉,以“名曲”的和谐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突出一种和谐的美。3、一早起,李先生在帐房的柜台上看见昨天的报,第一道消息就是长沙烧成白地,吓得声音都遗失了,一分钟后才找回来,说不出话。(钱钟书《围城》)——依附于拟物4、这时有一阵音乐不易觉察地浮现了。——依附于拟物温馨提示:通感是一种巧妙的“移花接木”,运用通感要注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不可随意为之,张冠李戴,以致“沟”而不“通”,令人费解。相关题目图片
(一)四堡雕版冯骥才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融人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一双脚站在连城、清流、宁化与长汀交界处。地远天偏,人少车稀,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请市调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应该说当 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其实并非如此。知道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那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再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贩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那么谁救四堡呢?【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20.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2015年山东卷】(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分)图片
图片
(二)有声电影老 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 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有删改)11.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2018年全国新课标Ⅱ】图片
图片
知识点补充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幽默和讽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为作品增添趣味和深度。幽默常用于逗笑读者,而讽刺则通过嘲讽和批评来揭示社会问题。一、幽默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1.夸张与滑稽夸张和滑稽是常见的幽默手法,通过夸大或扭曲形象、故事情节或对话,使作品中的情境变得荒诞可笑。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讲述了他与医生的对话,医生开玩笑说他“脑子进水”,虽然医生的话体现了讽刺意味,但夸张和滑稽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忍不住发笑。2.反讽与自嘲反讽是一种讽刺的幽默手法,通过以一种与实际情况相反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揭示人们的虚伪和荒谬。自嘲则是作者自己嘲笑自己,展示出自己的幽默感。例如,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格雷通过不断自嘲来表现他那不老不死的形象,这种自嘲给人一种讽刺和幽默的感觉。3.双关与谐音双关和谐音是一种常见的幽默手法,通过利用词语的多重意义或音韵相似来制造笑料。例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主角令狐冲和蓝凤凰的对话经常充满了双关和谐音的幽默效果,令读者忍俊不禁。二、讽刺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1.社会讽刺社会讽刺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讽刺手法,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讽刺,揭示社会的弊端和问题。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他用邪恶的超级国家来讽刺极权主义社会,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荒诞和压迫的世界。2.人物讽刺人物讽刺是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和塑造来讽刺个人的弱点和错误。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常运用人物讽刺,比如《哈姆雷特》中的波洛尼斯以及《李尔王》中的角色们。通过对这些角色的言行进行讽刺,莎士比亚揭示了人类的愚蠢和虚伪。3.文化讽刺文化讽刺是一种通过对文化现象进行讽刺来揭示问题的手法。例如,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他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揭露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道德腐败,让人们重新审视并反思这些社会问题。三、幽默与讽刺手法的功用与意义1.思想启发幽默和讽刺手法可以帮助读者触发思考,引发对社会和人性问题的思考。通过揭示现实中的错误和问题,作品激发了人们对社会和人类本质的思考,促使人们对社会进行反思和改变。2.娱乐与解压幽默和讽刺手法非常适合用于娱乐作品,它们能够通过制造笑料和让读者开怀大笑来缓解压力和增加阅读的乐趣。对于我们忙碌的生活而言,这种娱乐功能是非常重要的。3.艺术创新幽默和讽刺手法也能给文学作品注入新鲜的元素和创新的艺术形式,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作家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总之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是作家用来表现情感、传达思想和批判社会的重要工具。通过夸张、反讽、双关、社会讽刺、人物讽刺和文化讽刺等手法的巧妙运用,作家能够让读者在欢笑与思考中度过美妙的阅读时光。图片
(三)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炒,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来了。”大家一起想。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一路上——“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延安,1938年秋(有删改)8、王木匠讲石门阵,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2021年新高考Ⅰ卷】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pg电子娱乐平台排行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